9個小動作,每天堅持做一遍


1、兩腿盤坐,身體保持直立,雙手交替到肩後。(美背)

2、雙手抱頭,上身直立做下蹲。(美臀)

3、雙手攤平,依次左右搖擺身體。(美腿)


4、身體站直,左右腳依次轉圈圈。(美腿)

5、身體平躺,雙腳併攏,最大幅度左右搖擺。(美腰、美腹)

6、身體坐直,雙腿併攏向上吸腿。(美腹)

7、身體側躺,雙手抱頭向上起。(美腰)

8、身體坐直,依次往左右雙吸腿。(美腹)

9、雙腿雙臂夾緊身體,最大限度使身體向後向前交替。(美腹、美胸)

文章來源:生活百事通大全

找不到穴位沒關係,教你動動手指,就能百病不侵


最近發表的都是有關穴位的養生方法,很多朋友都說找不准穴位,方法不夠簡單。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簡單實用的養生方法,只需動動手指,就能百病不侵。

因為中醫認為手部有身體各器官及經脈的反射區,適當的刺激有疏通經脈,協調各器官組織的作用。下面就來看看如何運用“手指”來養生。



手指治病法

原理:萬變不離其宗,手指治病也離不開“經脈”,人體有12條經脈,手部就佔有一半,有6條經脈循行,分別是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陰小腸經,對手指進行適當的刺激就能疏通這些經脈,起到治療養生的作用。




手指經脈疏通法

方法:左手平舉,右手橫立,食指和中指成鉗狀放於左手的手指根部,食指貼指背,中指貼指肚,用輕力夾著手指往外拔動,拔到手指第1關節時加快速度迅速拔出,以能聽到“啵”的一聲脆響為佳!每根手指拔5-10次,依次進行。

中醫認為內為陰,外為陽,這種方法能把力同時作用到手陰經與陽經,最為簡單實用,速度由慢到快能最大化刺激經脈,起到疏通作用!

治療病症

大拇指=肺,對咳嗽、咽痛、鼻塞、胸悶等呼吸道系統疾病都有幫助,特別是在霧霾嚴重的冬天。

食指=大腸經,大腸主排泄,對便秘、腹脹、腹瀉等都有幫助。

中指=心包經,對心慌、心悸、心痛、心絞痛等都有幫助。

無名指=三焦經,通氣血,對偏頭疼、頸肩疼痛、耳、鼻、喉、眼的熱性病症都有幫助。

小拇指=小腸經、心經,小腸主吸收,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及提高心臟功能。

用上述說法對手指進行刺激,不需要找穴位,是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的健康養生方法,除此外還有兩招交給大家。

拍拍手,祛百病

上文提到手部有身體各個臟腑、器官的反射區,如手背,就是腰的反射區,沒事拍拍手背就能促進腰部氣血,起到改善腰痛等疾病的作用。

方法:用手掌拍打另一側手的手背,力度適中拍打1-2分鐘,左右交替,在腰部疾病多發的現狀下,這是非常實用的方法。

手掌對應的反射區就更多了,如肝、腎、脾、胃、膽、生殖、泌尿系統等,找不到沒關係,教你整體調理。

方法:雙手相對,每天合拍1-2分鐘,就能疏通經絡,促進全身氣血運行,養生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文章來源:中醫小傑

打通大腸經,腸道無煩惱,輕輕鬆松排毒素


中醫講經絡是人體的調控系統,是身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人體有12條經脈,手陽明大腸經就是其一,下面就來看看大腸經對人體的影響及疏通的方法。



一、大腸經對人體的影響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與食指——小臂外側——頸肩部——面頰——鼻,下與肺經相接食指“商陽穴”,上與胃經相接鼻旁“迎香穴”。



1、排毒

人們常說肝、膽解毒排毒,但是這個“毒”是從哪裡出去呢?是通過大腸,而大腸經就是身體的排毒通道,對大腸有直接的影響。

身體有毒素的表現是什麼呢?是皮膚起濕疹、膚色暗黃無光、面部長痘等,那怎麼排毒呢?很簡單,通過大腸經就可以。

首先皮膚問題與肺息息相關,因為肺主皮毛,而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經的毒素能宣洩到大腸去排泄,大腸不通毒素就排不出去就是便秘,所以很多有皮膚問題的人都便秘。

人們最常說的排毒方法是什麼呢?是通便,而通便就是大腸經的主要功能之一,與其選擇服用通便藥,不如通過疏通大腸經更方便與健康。



2、止痛

大腸經在醫學上的另一個主要作用就是止痛,頭疼、牙痛、五官痛、咽喉痛、頸肩痛、食指痛、小臂痛等其經脈循行部位疼痛都可以通過大腸經去緩解。

這些疼痛部位都是人們經常會遇到的,所以疏通大腸經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具體的方法下面就來說。



二、大腸經的疏通方法

1、整體梳理

將手臂抬起,小臂彎曲放於胸前,虎口向上,用另一手握空拳立起沿手肘輕敲至手腕部,敲打3-5分鐘,有腸道疾病會有明顯痛感,可在痛點處著力敲打,每天一次直到痛點消失,通則不痛經脈通了腸道疾病也會有很大改善。

2、症狀梳理

通便:按“商陽穴”,位於食指指甲蓋外側,按時用另一側大拇指去掐最好,在排便時敲打大腸經會有很明顯的效果。

止痛:按“合谷穴”,牙痛、三叉神經痛按合谷穴效果非常好,左側痛就掐右側合谷穴反之亦然,因要用力所以用掐的。

排毒:按“曲池穴”,按揉曲池有公認的降血壓作用,還可以去除很多皮膚上的問題。

肩痛:按“肩髃穴”,可緩解關節炎等風寒引起的肩痛,拔罐效果更好。

通鼻:按揉鼻側“迎香穴”。

建議:每天晨起疏通一次大腸經最好,貴在堅持。

文章來源:中醫小傑

“奇穴”百勞穴——滋補肺陰,舒筋活絡,還能治療近視眼!


【百勞穴的命名】

“百”指數量多。“勞”這裡指勞動的意思,頸部活動對它的影響大,是頸部最易勞累的部位。故名頸百勞。百勞穴剛開始發現於宋《針灸資生經》,但沒有穴位定位;明《針灸大全》雲:“即大椎穴”。近代又將大椎旁一寸也叫百勞穴,又名下百勞穴,與頸百勞穴合稱為“百勞四穴”。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上後鋸肌、頭頸夾肌和頭半棘肌。分佈有第四、五頸神經後支,斜方肌由副神經支配,頭頸夾肌由頸神經後支外側支支配。血管主要來自枕動、靜脈和椎動、靜脈。

【取穴方法】坐姿正坐位,頭稍前傾或俯臥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開1寸處取穴。

【百勞穴功效】滋補肺陰,舒筋活絡。



【主治病症】

1、咳嗽,氣喘,骨蒸潮熱,盜汗。

2、頸項強痛,角弓反張。

【頸百勞穴位配伍】

※頸百勞穴配肺俞穴、足三里穴緩解治療咳嗽。

※失眠:百勞(雙)。

※鼻衄:百勞(雙)。

※過敏性鼻炎:三伏天藥物貼敷法,初伏貼百勞、肺俞、膏肓俞;中伏貼大椎、風門、脾俞;末伏貼大杼、肺俞、腎俞。

※瘰癧聯珠瘡:頸百勞(灸)、肘尖(灸)、初出核上(先針後灸)。

※頸百勞穴配肺俞穴、足三里穴緩解治療咳嗽。應用此穴對治療近視眼、眼瞼痙攣和麵肌痙攣可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百勞穴的相關療法手​​法】

1、按摩頸百勞穴的手法:將食指、中指併攏,指尖著力,揉按頸3~5分鐘,長期按摩,可緩解哮喘、肺結核、失眠等。

按摩頸百勞穴緩解治療哮喘、肺結核、角弓反張、頸項強痛等病症。

按摩頸百勞穴具有養肺止咳、舒經活絡的功效。

2、刮痧頸百勞穴的方法:用刮痧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隔天一次,以出痧為度,可以緩解治療頸項強痛等。

3、刺灸法:直刺或向內斜刺0.5-1寸;可灸。

【案例】


一、按摩百勞穴治療近視眼的治療手法

患者端坐,頭微前屈,術者立其後。雙手拇指指腹對準百勞穴,餘四指自然分開於頸兩側。拇指用力按壓,為加大刺激量可加施彈撥法(拇指不要離開皮膚),力量大小以患者能忍耐為度,敏感患者可有眼球發脹感。以上手法約30秒左右,可做3次,中途可加拇指揉法加以放鬆。

療效情況

1、此法對眼瞼痙攣療效最好,一般十天半個月病程的一兩次就好,兩三個月的三四次就好。如果發展至面部了,也不要急,一個療程(10次)也差不多了。如果眼瞼痙攣發展至面部多日了,但口角尚未引抽動,這樣的病人一個半療程也可以痊癒了。以上僅是大致情況,我們也體會到療效的好壞和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年齡大小和身體素質有著直接關係。但必須要說明的是,導致口角嚴重抽動患者痊癒難度較大,多數僅有好轉,尚須繼續探討。

2、對於青少年假性近視眼療效也很顯著,我們曾把這些小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是常規手法按摩,另一組是常規手法加點按百勞穴,兩組都是同樣近視程度,年齡也差不多大小。但恢復到1.0標準的,第二組卻比第一組提前了約一半時間。



二、久坐後頸部穴位舒緩按摩

1.用手指輕輕按壓頸椎後方的百勞穴(位置如圖1),能夠放鬆肩頸、緩解頸項強痛。

2.按壓頸後天柱穴,處於後頭骨正下方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位置如圖2),能夠緩解腰背酸痛、肩膀肌肉僵硬。

3.按壓風池穴,處於頸後枕骨正下方凹陷處(位置如圖3),能夠提神醒腦,緩解頭痛、目眩和眼部疲勞。

4.左手將頭往左側按壓,肩頸的筋有拉扯的感覺為好,保持這樣的姿勢5秒左右,然後換另一邊,有舒緩放鬆神經的作用。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按摩穴位加三寶,把肝養好少煩惱!


為您介紹滋養肝臟的五大穴位,希望對您的身體健康所幫助。


1、行間穴:

“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 行間穴 ”,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2、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衝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3、太谿穴: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谿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4、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衝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5、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也可以配合食療方:百合蓮子綠豆粥這樣效果更好.

淨肝護肝“三寶”

1百合

百合幹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解毒、理脾健胃、利濕消積、寧心安神、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主治勞嗽、咳血、虛煩驚悸等症,對醫治肺絡疾病和保健抗衰老有特別功效。據藥理研究表明,百合幹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因此對多種癌症都有較好的療效。風寒外感者忌用


2綠豆

綠豆含豐富胰蛋白酶抑製劑,可以利尿護肝。

另外,綠豆可清涼解毒,降火明目,治療中毒中暑,保肝護腎,降血脂膽固醇,抗腫瘤抗菌。吃綠豆時要用液體的形式,如綠豆湯,綠豆糕的效果會差一些。


3蓮子

蓮子可除肝肺熱毒,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鎮靜抗癌,滋補精血,帶心蓮子能清肝火、祛除雀斑,但是不能久煎。

蓮子芯所含生物鹼,具有顯著的強心護肝作用,蓮芯鹼則有較強安神及抗心律不齊的作用,助你有個安穩覺,千養萬養不如睡養,睡得香自然有好處啦!

百合蓮子綠豆粥能通過利尿、清熱的辦法,來化解並排出肝臟及體內累積的多種毒素,可起到保肝護肝功效。

女性朋友還可以搭配有調節內分泌、補虛益損功效的食材來研磨成粉食用,比如加入紅棗、黑豆、黑芝麻、菊花、胡蘿蔔、枸杞,不僅能達到保肝護肝,解毒利尿,養陰潤肺、平肝明目的功效,還能養顏塑身、調經除濕。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文章來源:健康衛視濟寧新媒

眼睛酸脹?別揉!按按穴位就能輕鬆告別視疲勞。


早晚高峰看手機 ……上班時候看電腦 ……晚上回家看電視……睡前關燈刷微信……



你眼睛有如下感覺嗎?

長期面對電視、電腦、書籍,常覺得眼睛酸澀脹痛,視力逐漸下降,感覺看東西越來越模糊……

經常會感到眼睛酸痛難忍,想閉上眼睛休息會兒,但往往在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更是感覺酸痛的強烈刺激,甚至馬上眼淚便充盈眼眶,而且感覺自己的視力也越來越模糊,以前看電視離四五米遠都沒有問題,字幕看得清清楚楚,然而現在離兩三米遠都會覺得看不真切。


不必懷疑,用眼過度可能已經給眼睛帶來了些許實質性的損害,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的話,還可能導致近視加深及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的危險。當然,眼睛和身體其它的髒腑也有聯繫,長期透支性地消耗它,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久視傷血久視傷肝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別著急,這些穴位讓你緩解


絲竹空、魚腰、攢竹——通絡明目

這三個穴位全在眉毛上,可用中指、食指、無名指同時點揉,這樣兩手就可以同時解決左右6個穴位了。絲竹空在眉外端凹陷處,攢竹在眉頭內側的凹陷處,魚腰在眉中的凹陷處。這幾個穴位緩解眼睛疲勞的效果最好,都有通絡明目的作用。通常,魚腰穴的反應會大些,它是一個經外奇穴,不但可以緩解眼睛疲勞,治療眼睛其他問題的效果也不錯,如角膜炎、角膜翳、眼肌麻痺等等。


睛明穴 ——疏風清熱

它在內眼角往裡一寸處,這樣說吧,它就在鼻樑兩側。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就能同時掐住兩個睛明穴,方便極了。睛明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有疏風清熱的作用,中醫的清熱在西醫裡就是消炎的意思,炎症和上火都有“火”,所以什麼結膜炎、視神經炎、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疾都可以找它。由於它在鼻樑兩側,你有鼻炎也可以找它。

承泣、四白——調節視力

這兩個穴位都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承泣位於眼眶下緣,正坐眼睛直視前方時,位於瞳孔正下方。四白在承泣下面一些,約在眼眶下緣正中直下方一橫指處。你不必拘泥於穴位的準確位置,只需在該處的大致部位上下點揉即可,注意,有明顯反應的地方可多點揉幾下。這兩個穴位不僅能緩解眼睛疲勞,而且都是治眼睛病患的特效穴位,還對散光、近視、遠視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太陽穴——緩解疲勞

太陽穴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按壓此穴位,可以緩解眼部疲勞以及頭暈頭痛等問題,要注意的是,此穴位顱骨較薄,過於用力擠壓會造成損傷,所以按壓時不要太用力,保持適度的按壓力度即可。

每天10分鐘對抗眼疲勞

知道了這些穴位可以緩解眼疲勞,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呢?

第一步:點揉絲竹空、魚腰、攢竹、承泣、四白、睛明、太陽穴各20下,這些穴位不一定全做,哪個穴位酸痛就重點點揉。

第二步:轉眼球。兩眼同時向最上方、最右方、最下方、最左方順時針旋轉,這樣大概轉個5~10圈就可以了,然後再逆時針轉5~10圈。如果一開始還做不到連續轉,那麼也可在上下左右處作1~2秒的短暫停留。

第三步:兩掌相對,快速搓熱,迅速將掌心貼壓在雙眼上,略停3~5秒鐘。這個動作對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很有幫助,重複幾遍眼睛會有一種無比的輕鬆感。

上面整套動作大概只需10分鐘就可以完成,做完後,你會發現眼睛的疲勞感明顯消失。有句話叫“活在當下”,我們平常能用10分鐘來解決的問題,千萬不要等到將來用後半輩子的全部精力來解決。人們常說“治未病”,這正是我們老祖先聰明才智的體現,我們現代人應該學會享用它。

文章來源:歐菲兒OFir

蹲步走,暖胃通便減贅肉!妹子帥哥通用喲


冬天來了,大家要注意防風保暖。冷氣的到來,身邊有不少叫喚手腳涼、甚至小腹涼的妹子,還有男生脾胃不好,都適合常常練習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蹲步走


蹲步走可以使氣血聚集到小肚子處,小肚子和腰部一會兒就溫暖起來了。能改善胃寒、便秘等症狀,也能很好地活動雙腿,減少贅肉。

蹲下來,環抱住膝蓋,然後一直往前走。要讓腰成為行走的原動力,把意念集中在腰間。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文章來源:健康衛視濟寧新媒

感冒, 液門一穴可見效!艾灸、針灸、按摩都可


感冒,還在吃藥、吊水,OUT了吧,一個液門就搞定了,艾灸、針灸、按摩都可見效除了治感冒,液門的功夫還多著呢…… 液門穴具有清熱瀉火、疏經活絡、散風解表、聰耳明目等功效,臨床上多用於治療頭痛、感冒、目赤腫痛、耳聾、耳鳴、咽腫、齒痛、瘧疾、手背腫痛、指臂攣痛等症。甚至牙疼,急性腰扭傷也是液門的強項

治療感冒:感冒一針靈

穴位:液門穴。

手法:瀉法。

用針灸針由液門進針,向中渚方向刺入1–1.5寸原理:

液門穴為三焦經穴,具有清熱解毒、調和表裡的作用。

療效:多數感冒病人在針刺一次後症狀消失。感冒初期效果最好。



講解:一般小兒進針0.5寸成人小手者進針1寸大手者1,5寸亦可透刺中渚穴一般留針15–30分鐘每5–10分鐘運針一次不管哪種感冒的初期一般馬上見效1次能愈典型的感覺是開始脊背逐漸全身發熱開始兩腿發涼最後變不涼或熱症狀消失稍重些一日可針2次一般1–2天愈再重者可針3次一般2–3天愈一般不用吃藥。

怕針者可用手指或筆桿細頭或細木棒或細筷子頭按壓按摩液門、中渚兩穴效果亦很好,剛得的只刺激左側就行稍重的刺激兩側

案例:昨天治兩小兒一6月男兒一9月男兒咳嗽發熱流眼淚流鼻涕一天多針左側液門約0.6寸留針20分鐘未行針針後以玩具逗孩子戴針用左手玩耍代替行針20分鐘只一次今天都已很好啦未吃任何藥反饋:非常謝謝,我看到的第二天中午孩子就感冒了,我就試驗了一下。第二天想起來問孩子什麼時候好的,她說出門就好了。過了幾天老公也感冒了,我又強制性的用了一次,幾分鐘之後就好了,太感謝了,這樣感冒就不用好多天不好了,非常有效。我給老公試了很靈驗,晚上抱著試試的態度按摩的,手法有點重,按摩了十幾分鐘看沒有效果就給他用艾條灸了十幾分鐘,好像還是效果不大,沒有想到早上起床就一點症狀都沒有了,神奇的中醫!我先是找中醫師扎了一次,然後自己扎了一次,只兩天,現在感冒就基本好了,沒有做任何其它的治療。真是神奇!

祖先發明的銀針真偉大!起先我還擔心自己已感冒了幾天,症狀嚴重,過了所說的“初期”,現在看來還是靈驗的很在下昨日於花園讀書思考,衣著單薄,讀書忘情,不覺午時已近,午飯後就寢休息,起床後,渾身酸痛,畏寒流涕,刺右液門透少府,用瀉法,覺右陰陵泉處涼,右肩貞穴處酸木,針入時即渾身頓松,鼻竅亦通。翌日未感不適,諸證愈。

中醫博大精神,用穴施針之理,有待進一步挖掘。液門穴治療感冒下針是不必要的,以無名指側面按壓液門,感覺酸為宜,3分鐘就搞定了。此法用過N次,效。我感冒好幾天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昨天上午上網正巧看到這篇治療感冒的帖子,馬上就付諸行動。我用艾條灸液門穴30分鐘後,就再沒流鼻涕。到今天上午,除了氣管有痰外,感冒症狀都沒有了。上午又灸了30分鐘液門穴,鞏固療效。衷心感謝。晚上上網受了涼,噴嚏流點清鼻涕,知道感冒要發,想起先生這法,趕緊用圓珠筆點按,直到酸痛感沒了停,又喝了一大杯紅糖熱水,睡覺。早上完全好了。

其它:治感冒要穴─液門[取穴法]在手背第四、五指指縫間,指掌關節凹陷中,俯掌輕握拳取穴。[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法。取一側液門穴,避開可見淺靜脈,用毫針順掌骨間隙刺0.5-1寸深。左右捻轉數次,局部可有酸、脹、麻電感,向指和臂肘放射,如l0分鐘效果不好,可加刺對側液門穴。一般留針15-30分鐘。[適應症]感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兼咳嗽、舌苔薄白、脈浮。[釋義]液門,又作”掖門”、”腋門”,為手少陽三焦之滎穴,其位置在小指和次指間凹陷中,小指次指之間,開合如”腋”如”門”,所以稱為液門。液門穴具有清熱瀉火、疏經活絡、散風解表、聰耳明目等功效,臨床上多用於治療頭痛、感冒、目赤腫痛、耳聾、耳鳴、咽腫、齒痛、瘧疾、手背腫痛、指臂攣痛等症。謝文志氏指出,尤對上焦、中焦壅熱引起的頭面、五官、咽喉等疾患更為適宜,明確指出本穴主要的適應症。液門穴為手少陽經之滎穴,”主身熱”,陽經之滎穴屬水,則壯水可以製火,故可治”身熱”之證,包括了外感發熱及火熱壅盛之證。此外,液門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者,決瀆之官,水導出焉”,液門穴又為陽經之精液、血津出入之門,汗、尿、唾液皆液也,刺之有促其液出(發汗)之意也。《針灸甲乙經》載治”熱病汗不出”、”風寒熱”,《備急於金方》提出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 等,說明本穴具有散風清熱;發汗解表的作用,故治療感冒有很好的效果。[按語]針刺液門穴治療感冒394例,有效率達98%。另外還擴充其治療的範圍,針治頭痛、牙痛、頭暈、眼痛、鼻塞、耳鳴、耳痛、口舌痛和喉痛等頭面五官病症,亦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共治療3000病例,僅40例無效,總有效率達98.6%。“液門透中渚”針刺法的臨證應用



“液門透中渚”的刺法用穴精簡。疏通少陽經氣功效卓著,主治三焦熱證效果明顯.常作為治療感冒、高熱、熱病汗不出、偏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耳痛、牙齒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項強筋急不舒等病證的針刺方法。施術時由液門穴進針,斜向上順掌骨間隙朝中渚穴深刺,不斷行針使針感向上傳遞。本法一針貫通滎輸二穴,具有取穴少、刺法精、感應強、操作簡易、應用安全、即時效果明顯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點,值得在針灸臨證中推廣應用。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文章來源:健康衛視濟寧新媒

身體濕氣重, 又不想拔罐?在家就可以祛濕, 多拍拍這裡就行


一到冬天身體濕氣就重,卻又不想拔罐怎麼辦?其實在家裡就可以祛濕 ,多拍拍這裡就行。來和51養生網小編一起看看吧。



1、腋下

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這口井。


2、肘窩

當你出現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問題,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每一到兩週一次,可保這口排污井的通暢,排出心肺毒素。



3、膝窩

膝窩又稱膕窩,在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週拍打一次。


4、陰陵泉

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再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裡,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5、足三里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可以協助陰陵泉祛濕。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操作方法:空閒的時候按揉陰陵泉,一天要保證10分鐘。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足三里 3-5分鐘,最好灸之前先按陰陵泉 1-2分鐘。


6、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文章來源:51養生網

學會用身體上的這些穴位,日常疾病自己診斷自己治療


中醫認為人體有著十二條經絡以及諸多的穴位,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就能夠達到治病強身的效果。

學會用身體上的這些穴位,日常疾病自己診斷自己治療

一、四神安神方

四神方是和中藥方劑一樣是穴位組方,是由四個帶神的穴位組成,有非常好的鎮靜安神的功效。

組方:有醒腦安神的“”神庭穴”,補腦益智的“本神穴”,養血安神的“神門穴”,清心寧神的“神聰四穴”,在加上有安神開竅之功“百會穴”。



功效:有非常好的安神的作用,對於一般頭痛、神經痛、高血壓、焦躁、內分泌方面疾病及疼痛類疾病都會很好的療效,適合所有人做養生保健用。

按摩方法: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不需要嚴格找穴位的方法,用一把寬木梳子,沿著頭部前正中線從前往後用力梳頭20次,每天可以多做幾次。

能正確的取穴則可以先用梳子在百會穴前後左右按壓20次,然後以神庭穴為中心左右按壓20次,力度以自己能夠忍耐為度。



二、五臟五腧穴

中醫認為五臟藏五神,是影響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器官,通過按壓五臟對應的五腧穴“心俞穴”、“肺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就能起到養心、補肺、柔肝、健脾、滋腎的補益五臟效果。

功效:對於各種慢性疾病、年老體弱、心髒病、腎虛、肝熱等都會很好的效果。

按摩方法:順時針在穴位用指肚按揉即可,艾灸效果更加,若嫌麻煩則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也能起到補益五臟的方法,揉耳窩:沿著耳輪的內側按揉耳朵的兩個耳窩,每天按揉五分鐘就可以了。



三、疏肝二穴

合谷穴、與太衝穴,合谷是大腸經上的一個人體養生保健的大穴,太衝穴則是肝經的起始穴位。

功效:同時按摩這兩個穴位能清除肝火,有疏肝解鬱的效果,對於心煩易怒、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失眠焦慮、高血壓、半夜驚醒、晨起口苦等都有不錯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這兩個穴位的按摩方法主要的以“瀉”為主,要逆時針按揉,主要是力度一定要大,在忍受範圍內要有明顯的酸痛感,每天兩次,一次一分鐘。

文章來源:中醫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