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毒”多的人必須得學會這一招


“濕毒”多的人必須得學會這一招

濕毒,並不是夏天才會有的,經常一坐就一天的上班族也會滋生濕毒,因此,久坐的人,必須要學會“排濕毒”這一招。

如何“排濕毒”呢,求人不如求己,可以自我排濕毒。下面這招就是自我排濕毒的方法。



方法是:從三陰交穴開始向陰陵泉穴推。三陰交穴是三條陰經的交叉點,可以調動肝、脾、腎這三條經絡的氣血以通暢脾經。然後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反复地推。


推的過程中,要去找最痛的點,這個點就是淤堵的部位。把它推到不疼了,這“脾經管道”就打通了。脾經一通,多餘的水濕就會順暢地排出去了。脾經是通過膀胱來排濕的,所以堅持推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小便增多,這就是排濕的表現。

文章來源:中醫非藥物療法

骨科醫生推薦:每天五個小動作,站著就能護脊柱!緩解肩背痛很簡單



脊柱對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保護脊柱十分必要。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於傑主任醫師在脊柱疾病的研究方面經驗豐富,本次特別邀請他為大家介紹一組簡單易學的脊柱保健操,工作空閒做一做,快速解除肌肉疲勞,為脊柱保駕護航。





壹——隔牆看戲

動作要領:踮起腳尖,立起腳後跟,軀幹拉直,脖子伸長,下巴往上抬。

練習要點:用自己的肌肉把自己的後背整個的肌肉拉直,相當於把脊柱拉直,做自我牽引。每天3分鐘。





貳——十點十分操

動作要領:當兩隻手側平舉的時候,手臂伸展的方向在表針九點十五分上,隨後雙臂各向上5個刻度,變成十點十分。

練習要點:注意手一定放在自己兩側,向後張開。每天做1分鐘。

功效:當手臂上下來回運動時,支撐脖子的肌肉得到有效的鍛煉。


叁——頭手對抗

動作要領:兩隻手交叉放在自己的枕後部,保持雙眼平視前方,頸椎程自然正常的位置,手向前用力,頭向後用力,反復用力、放鬆。

功效:一方面提高頸後肌肉的力量,一方面能促進頸後的血液循環,對頸椎是非常好的保健動作,可緩解肌肉的疲勞。

肌肉運動時,局部血液循環量加大,局部營養供給會得到改善,預防肌肉損傷,使體內因疲勞產生的酸性物質得以消除。特別是伏案工作的人,可每天做2分鐘。



肆——旱地划船

動作要領:雙腳叉開,兩手前伸,挺胸塌腰向前。兩手呈握船槳姿勢,兩手向後劃。

練習要點: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真正的技術要領,是在兩手劃的時候,後背肌肉要使勁,向前伸的時候放鬆,向後劃的時候用力,每天做1分鐘,能有效解除後背疼痛。

伍——大雁飛

動作要領:向前邁出半步,重心開始移到前腿上,兩手側平舉,這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複雜的動作是兩隻手向後飛起來,抬頭看房頂,這個時候大家可以看到,整個的脊柱都參與運動了。

練習要點:做操時老年人最好不要做諸如劃圈等環繞動作,以免出現頭暈等不適症狀。

注意:在做這些動作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疼痛​​,或者原先的症狀越來越厲害,則應馬上停止,立即去醫院就醫。

文字來源:中醫健康養生官方號(zyjkyszz_0922),圖片提供:劉茜,特此感謝!

編輯:高繼明

文章來源:養生中國

腳底滾“擀麵杖”,促進全身氣血運行,防病治病!


俗話說:養生先養腳。

我們的腳底有六十餘個穴位,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促進人體氣血運行,上下貫通,平衡陰陽,擴張血管,溫煦臟腑。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保鍵作用。

但是專業的腳底按摩很多人懶得去做,還要花錢,不如自己在家做,只需一根普通的擀麵杖,卻有著神奇的效果,每天早晚10分鐘,相當於一個足底按摩的效果,還能幫您節省一大筆足療開銷。



擀麵杖放腳底,效果不可思議



具體操作方法

將一根中等長度的擀麵杖放在地上,一隻腳站著,另一隻腳的中段踩在擀麵杖上來回搓動,力度以腳底感覺酸脹為度。

反复搓踩,直至腳底發熱為止。每隻腳大概搓踩5~10分鐘。

這個方法有很多您意想不到的效果。



1、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按摩腳底能夠很好的改善體內的血液循環狀況,提高腳部的體溫,最終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其實一個健康的正常人在進行腳底按摩半個小時之後,就會使全身的血液流量最多可以增加十倍以上,可見這樣按摩腳底的好處了。


2、促進體內新陳代謝

氣血循環增加之後,體內將能夠分泌出更多的各種各樣的激素,例如腎上腺素,這種激素能夠很好的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最終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力的作用。


3、緩解肌肉疲勞狀態

人體肌肉出現疲勞的狀況時,首先出現毛病的肯定是血液循環,特別是腳部的血液循環狀況,導致體內的新陳代謝的產物乳酸等等堆積在體內,不能夠及時的排出體外,這也就是肌肉疲勞出現的主要原因了。

想要有效的緩解肌肉疲勞,那麼如此按摩腳底就是一個最簡單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4、預防癌症

據《韶關日報》,人體的唾液具有很好的預防癌症的作用。

而刺激腳底的湧泉穴能夠很好的刺激體內的唾液分泌,將這些唾液小口小口的慢慢嚥如腹中,可以很好的預防癌症,並且對於增強身體抵抗力也有著很好的效果。

5、提高睡眠質量

現代人由於生存壓力的不斷提高,所以精神也是長期處於一個高度緊繃的狀態,這也就是導致了失眠、多夢等等情況發生。

想要提供睡眠質量,那麼按摩腳底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6、排毒養顏、減肥

按摩腳底也能夠很好的排除體內多餘的毒素,特別是在按摩腳底之後服用一杯溫開水。

這是因為按摩腳底之後,體內的氣血循環、新陳代謝就會明顯的加速,這樣可以有效的排除體內多餘的廢棄物,改善腎臟功能,人也會更加的精神和年輕。這也是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減肥方法。

一根小小的擀麵杖,沒想到還可以這樣用,早晨搓完,腿腳有力,一天輕鬆。晚上搓完,您就能舒舒服服地睡一個香甜覺,防病保健必不可少!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中醫養生資訊、穴位按摩,每天學點中醫學,守護全家的健康!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

經常熬夜、飲酒、壞情緒易傷肝常按三個穴位能養肝護肝!



肝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起著去氧化、儲存肝醣、製造膽汁、合成尿素、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喝酒傷肝這個常識,大部分人都知道。嗜酒之人往往很容易從酒精性脂肪肝變成酒精性肝炎,甚至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



但你知不知道,下列這些行為,同樣會對肝臟造成較嚴重的傷害。


熬夜傷肝

喜歡晚睡熬夜的人,他的臉色一般呈青色。中醫認為,青色是肝的本色。熬夜,直接傷肝、傷精傷膽,日久傷腎,逐步造成氣血雙虧的嚴重後果。

許多人以為,熬夜不是什麼大事,只要第二天白天把覺補回來就好了。但其實現代醫學研究早就發現,肝細胞再生的時間主要是在凌晨,錯過了這個時間段,損傷的肝細胞是不會再生的。



所以,白天補覺雖然可以讓我們恢復體力,卻不能像晚間和凌晨的睡眠那樣,使損傷的肝細胞得到很好的再生。

另外,對肝炎病人來說,長期熬夜很容易使病情加重。



大塊吃肉,傷肝

吃得太好,脂肪過多,同樣會傷肝。肝臟是人體糖、蛋白、脂肪這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中心,吃進肚子裡的食物被胃腸道消化後,經過門靜脈系統血液全部進入肝臟,然後被處理成人體能用的營養素。

肝臟有一定的代謝極限,如果你每天吃的都是大魚大肉,肝臟處理不過來,脂肪就不能被及時代謝為糖,而是作為庫存積壓在肝細胞內造成損害,這種情況就是「脂肪肝」。

脂肪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並逆轉,但如果長期不注意,會引起脂肪性肝硬化,甚至肝癌。


藥物傷肝

“大病上醫院,小病去藥店”,是很多人都默默遵循的原則。殊不知,一些日常感冒藥、抗生素、心血管用藥、降糖藥、甚至部分中藥,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藥物性肝損傷。

首先,我們知道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其中口服藥是由胃腸吸收後便直接進入肝臟,因此藥物的濃集、轉化和代謝往往都是通過肝臟來完成。

因此,這個解毒器官裡面,藥物的濃度也最高,遠遠高於血液及其他器官。一旦這些藥物或者藥物的代謝產物有一定的毒性,肝臟就首當其衝被其傷害。

據報導,目前至少有600種藥物可引起藥物性肝損傷,中西藥物都有,常見的有:

抗結核藥物利福平、異煙肼等,紅黴素、螺旋黴素等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等抗生素;

阿司匹林、保泰松等鎮痛類藥;

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奮乃靜;

抗抑鬱藥物,如阿米替林;

鎮靜藥,如苯巴比妥等;

降糖藥物,如優降糖、拜糖平等;

心血管用藥,如異搏定、安搏律定等;

一些抗甲亢藥物以及抗腫瘤藥等;

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等。

除了嚴格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堅決不過量服用之外;如果服用的藥物是已明確會不同程度引起肝損傷的,不管醫生是否囑咐,都應定期到醫院對肝功能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有肝損傷,及時與醫生溝通,了解是停藥還是替換其他藥物。



壞情緒傷肝

“憂傷脾,怒傷肝。”人在情緒劇烈波動的時候,體內激素分泌容易失去平衡,從而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影響肝的血液供應。肝細胞承擔著機體代謝的重要責任,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和足夠的營養供給,若嚴重缺少這兩者,肝細胞會因缺血而死亡。

怒傷肝,心情抑鬱也同樣傷肝,中醫把心情不舒暢的情況叫做“肝鬱”,長期的精神壓力對肝細胞的恢復是極其不利的。

電腦族更應護肝

電腦族常常會有眼睛乾澀、視物不清、渾身疲倦、情緒不穩定等症狀。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肝”,肝通目,若肝血不足,易使兩目乾澀,視物昏花。因此,電腦族更應注意養肝。

電腦族可以通過一些食材來慰勞肝臟,比如菊花以清心明目著稱,《神農本草經》中把它列為上品,其性味甘苦而涼,具有疏散風熱、宣通肺氣、平肝明目的作用;其次,枸杞有明目之良效,滋補肝腎,使目光明亮; 決明子也有清肝、明目、通便的療效,適合電腦族的日常保養。

常按3大養肝穴位,保肝、排毒、補腎!

保護肝臟,除了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還不能忽略人體的3大保肝穴。


1.三陰交穴

取穴:在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後緣處。

按法:盤腿做好,以左手按揉右腿此穴,左旋按壓15下,右旋按壓15下,再以右手拇指按揉左腿此穴,按法同上。

晚上17~19點:按揉三陰交補腎

人體的任脈、督脈、衝脈與子宮相連,晚上17~19點為腎經當令時,此時按壓兩腿的此穴各15分鐘左右,要用力,可促進衝脈、督脈、任脈的通暢,養護子宮與卵巢。

晚上21~13點:按揉三陰交暢三焦

三焦為人體氣血運行的大通道,三焦通暢才利於氣血滋潤各個器官,因此晚上21~13點三焦經當令時,按揉兩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左右,可有效調理月經、祛斑、祛痘。使40歲以後還能保持上挺的胸部和亮潔的臉部。但要每天堅持按壓,一個月後效果會出現。

中午11點:按揉三陰交健脾

三陰交屬脾經要穴,脾的最大功效之一是排出人體的水濕濁毒。中午11點是脾經當令時,此時按壓兩腿的此穴各20分鐘左右,可促進體內濕氣與濁氣的排出,對於因濕氣而引發的濕疹、皮膚過敏、蕁麻疹等有較好的預防功效。使皮膚更光滑細膩。

按揉三陰交還可防治脾胃虛弱、腹脹腹瀉、消化不良以及中年女性白帶過多、子宮下垂等。

按揉法: 以一隻手的4根手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此穴上,以拇指端用力按壓,但鬆緊要均衡。以有陣陣酸脹麻感為佳。一側按好後,患另一側。



2.太衝穴

取穴:在腳背第2、1趾骨間

按法:盤腿坐好,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腳此穴,順著骨縫的間隙按壓,並前後滑動,按20下,再以右手按揉左腳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樣。

3.大敦穴

取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按法: 盤腿坐好,腳光著,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腳此穴,左旋按壓10~20下,右旋按壓10~20下。再以右手按壓左腳的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樣。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文章來源:為道中醫文化

不花錢的養生穴位按摩方法!每個家庭都應該備一份!


雖然穴位常被用來治病,主要目的卻是用來養生,而非治病,因為我們並非專業人士,有病人應該看醫生,而且有病在身,也不能隨便亂按穴位。免得出了差錯。

就我們普通人來看,最難的莫過於如何找到真正的穴位,一開始找到的穴位,不是沒有感覺,就是不痛不癢,後來慢慢的調整,似乎找到了相對的穴位,一按就會酸痛,至於按摩的時間也沒有固定,除了避開剛吃飽飯,想按就按,按壓時吐氣,放開時吸氣,因為全憑雙手,不用帶任何工具,也不花錢,非常方便,剩下的就看能否持之以恆了。

以下的資料和圖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來按摩。

曲池穴:

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有舒壓,解除疲勞,疏風清熱的作用,促排便,可解除掉髮危機。



勞宮穴

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彙的凹陷處。有提神醒腦,清心安神的功效。

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以兩邊耳尖畫直線和鼻子到後頭直線的交叉點。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髮危機。



內關穴

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可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舒壓緩解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治頭暈目眩等功效。


風池穴

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頭髮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有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改善頭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頭痛等功效。

足三里穴

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有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的功效

三陰交穴

腳內踝最高點上方約4指腹,有改善失眠的功效





膻中穴

位於兩側乳頭正中間,與胸骨中線的交接點。對情緒煩悶、心悸、焦躁等有緩解作用。

肩井穴

位於第七頭椎下,與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鎖骨肩縫端)連線中點。有消除肩膀酸痛,幫助入眠得功效。




耳穴按壓位置圖

耳穴中的脾胃兩穴,有針對腸胃不適、控制食慾等功效

耳穴中的神門(位於耳上方三角窩處)心臟、內分泌及皮質下等穴,針對疲倦且睡眠質量不好有效果。

耳穴中的髖點、膝點及頭椎點登出,針對腰後背痛。


眼部減壓穴位

睛明穴、太陽穴:有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等功效。

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有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的功效。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不花錢的養生穴位按摩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有用可收藏或轉發給身邊更多需要的朋友,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養生知識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成都脊康堂整脊回復加群即可與大家一起學習更多實用的養生知識~

文章來源:成都鈴醫脊康堂

反酸、打嗝止不住?你身上有個按鈕,一按就停!


反酸和打嗝

在所有胃腸疾病症狀中,反酸和打嗝是最讓人頭痛的兩個毛病,要么就是寢食難安的折磨,要么就是沒完沒了的吃藥。怎麼才能解除反酸和打嗝呢?繼續往下看吧!

首先,我們要排除反酸打嗝的誘因。

如果吃飯的時候生氣、傷心、緊張;或者吃得太快、太多,就會出現反酸、打嗝。這是因為大腦皮層長期處於壓力下,不能很好地調節植物神經,反酸、打嗝就反復出現了。




其次,我們要知道反酸、打嗝是怎麼回事兒?

中醫認為,反酸、打嗝因為胃氣不降,胃氣上逆。醫術上說,“胃主通降,以通為和,以降為順”。所以,想辦法“降胃氣”是叫停反酸、打嗝的關鍵。



我們身上就有這樣一個“按鈕”是專門負責“降胃氣”的。

這個穴位就是巨闕穴,它是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地方,刺激該穴對於胃氣不和導致的反酸、打嗝有很好的療效。



怎麼才能找到巨闕穴?如何按摩?

巨闕穴就在我們身體前中線的上方,大概就在肚臍上量6寸的地方。

按這個穴位時,可將大拇指彎曲,用拇指關節的地方壓按穴位,早、中、晚飯後各按一次,每次一刻鐘,每天堅持,效果顯著。

經常反酸、打嗝還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如果只是淺表性胃炎或胃腸功能紊亂造成的反酸打嗝,只要飲食上多注意,多吃一些鹼性食物,如麵食、生花生米、南瓜粥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些器質性病變,如消化潰瘍、胃泌素瘤、息肉等也會引發反酸、燒心的症狀,所以,如果嘗試了食療或者穴位按摩還是不能緩解的需要入院做進一步檢查。

文章來源:中醫非藥物療法

50歲阿姨患高血壓從不吃藥,每天就按2個穴位,血壓極其穩定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06》數據顯示,我國有高血壓患者2億人。近日,由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啟動的心血管病綜合干預與管理項目針對北京職業人群的健康調研時發現,職業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達30%。

工作壓力大、應酬多、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健康……一系列不良生活方式讓中青年人群大有成為高血壓患病主力軍的洶湧之勢。不過,專家表示,相對老年人,年輕高血壓患者受遺傳或其他疾病影響較少,更容易防治。

中醫觀點認為,五臟六腑在身體表面都有相應的反應區域。其中,在耳朵和腳有較多的對應穴位,如果處理得當,可以成為兩大降壓閥門,高血壓患者不妨試試這兩種不吃藥的控壓法。


常常按壓耳背溝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一科苗陽主任表示,耳朵的形狀就像一個頭下腳上倒置的胎兒,不僅是人類採集聲音信息的器官,更與人體臟腑經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高血壓多為肝陽上亢所致,可以通過對耳部肝膽經穴位的刺激,達到清肝膽、除肝熱、穩血壓的目的。

中醫發現,經常按壓耳背溝有助於降血壓。因此,這道溝又有“降壓溝”之稱。平時若感覺血壓偏高有所不適,可以按揉此穴。如果想持久見效,也可​​以請醫生採取外用療法。即,取王不留行籽一粒,用醫用膠布包埋在耳廓背面,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溝處。平時常按壓王不留行籽。此法降壓效果較明顯。


按摩重點在湧泉

腳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腳上有諸多穴位同臟腑相連。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海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群提示,高血壓患者,常對足部進行按摩,另外結合中藥材泡腳,也能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按摩重點放在湧泉穴(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按摩時還要著重尋找壓痛點。這是因為當人體臟腑發生病理改變的時候,便會在雙足對應的反射區產生壓痛。按摩後30分鐘內需飲溫開水,以利於血液循環,有助排毒。

另外,每晚洗腳時,可以在溫水中加入一些鉤藤、冰片;或者用桑葉、桑枝、茺蔚子各15克,用布包上,放在鍋裡煮,然後用煮後的水泡腳,長期堅持,能起到一定效果。


高血壓“剋星”——辣木籽

辣木籽還有加強免疫力、抗蒼老、抗氧化等作用。而黃芪有補氣的作用。中醫以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此方在活血的同時,還兼有補氣之成效。患用意腦血管疾病的暮年人,多有乏力等症狀,用此方結果較好。

辣木籽降壓
辣木籽的價值

【味】味辛,性微溫,無毒。

【歸經】肺、心、胃經。

1、辣木籽在降低血糖、血壓、減肥瘦身、調理腸胃、加強者體免疫力方面具有明顯療效。

2、辣木籽有降低血糖、改善就寢、清腸及促進推陳出新功用。

3、辣木籽在調理腸胃功用、護肝、抗紫外線、潤膚、養分頭髮等很多方面也有精良結果。

辣木籽用於醫治高血壓,能降低和穩固血壓,防備腦血管壅閉惹起中風、防備老人癡呆症;同時增長血液循環和防止血管壅閉,可以協助防備心髒病和中風。向天果對糖尿病人和高血壓病人有十分大的協助,長期服用向天果不只能降血糖血壓、穩固血糖血壓,還不會出現反作用,起到防治並發症的作用。

文章來源:穆薩小分隊

四個穴位包治胃痛


胃痛,醫學上多見與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及其他消化道疾病,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病症之一。

特別是現代的年輕人患胃病疾病的尤其多,而且往往還都不會特別的重視只有特別嚴重後才會去醫院就診,今天就給大家說幾個可以很好的緩解胃痛的穴位。



緩解胃痛的四大穴位:中脘、天樞、氣海、內關

穴位位置:中脘穴位於肚臍正上方約一橫掌處,氣海穴位於肚臍下2橫指,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邊三橫指處,內關穴位於腕上橫紋前2橫指。

臨床主治:中脘穴為任脈的腧穴,臨床上多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嘔吐、慢性胃炎、胃痛等。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能調節腸胃的氣血運行,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對痛經、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氣海穴也是任脈的主要穴位之一,主治氣虛所引起的證候,如:便秘、腹瀉、四肢乏力、腰痛、陽痿等,是人體的保健要穴。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等。

對於一般的腸胃疾病點按這四個穴位都能起到很好的緩解治療效果,下面就來看看按摩的方法。

此四穴位採用點按法,也就是中醫上的一指禪推法,以拇指指端著力於穴位上,通關拇指關節的屈伸和手腕的擺動產生持續的力作用於穴位上。

1、採取仰臥位,用右手拇指指端點按腹部三穴位。

2、同時同左手拇指指腹點按右手內關穴,同時進行一分鐘的點按按摩。

3、懶人方法,用右手手掌在腹部做環形按揉,一次5-8分鐘即可。

小知識:中醫按摩手法,順時針為“瀉”主用實證,逆時針為“補”主用虛症,大家平時保健最好是順、逆各一次最好。

想要養胃,最主要的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開朗的心情,平時工作壓力大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

文章來源:中醫小傑

中醫上常用的減肥穴位,作用可不僅僅只是減肥


中醫認為:肥胖多於脾胃功能失調相關,根據中醫的經絡理論,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能調理脾胃。

通過穴位推拿使脾胃的吸收代謝功能恢復,人體多餘的脂肪就能分解代謝出去。這不僅僅有健康減肥的效果,更有諸多功效,下面就來看看這些獨特的穴位。


穴位一:曲池穴

曲池穴是大腸經的大穴能調理大腸功能,中醫認為推拿此穴有清熱利濕,梳理氣血的功效。

常按對於便秘、腹痛、腹脹、手臂酸痛、咽喉腫痛以及高血壓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穴位二:陰陵泉穴

陰陵泉脾經上的主要穴位,中醫上講陰屬水寒,該穴位能調理脾臟,及治療由脾臟濕熱所引起的疾病。

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腸炎、水腫、膝蓋疼、小便不利、腹脹、肥胖等症狀。

穴位三:中脘穴

是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位於胸骨下端與肚臍的正中間,常用於治療消化道疾病,可配合水分穴同按(肚臍上一指)。

對於一般的胃病、消化道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腹瀉、腹痛、便秘、噁心嘔吐等,對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作用。

穴位四:豐隆穴

中醫認為:豐隆穴是胃經與脾經的水濕匯集之處,脾胃的氣血物質都要經過此穴位,有沉降胃濁的功效。

推拿豐隆穴對頭痛,眩暈,痰多,胃熱、胃脹,精神分裂、高血壓、肥胖症等疾病都有治療效果。

按摩方法:採用一般的指壓法就可以,力度不用太重,有酸麻脹感就可。

按時配合呼吸,呼氣時按壓一次3-5秒,吸氣時放鬆一次3-5秒,反復進行5-10分鐘,一天一次即可。

總結:穴位按摩方便易用,只要持之以恆,定有祛病、強身的效果。

文章來源:中醫小傑

實用篇:身體各個部位正確的拉筋方法,筋長一寸,長壽十年


中醫講:“筋長一寸,壽長十年”,筋脈不通氣血流就不通暢,就容易出現各種痛症。實用篇:身體各個部位正確的拉筋方法,筋長一寸,長壽十年

筋拉開了,氣血一通,痛症自然也就消失掉了,特別是在現代生活中,學會這些拉筋術,百分百的有益於健康。

拉伸小腿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對於小腿出現酸痛症狀有很好的舒筋活血的作用。


大腿內側的拉伸可以保護膝蓋,對於膝蓋有傷者更有一定的幫助恢復作用。

腰部拉伸,可有效的增強脊椎的穩定性,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等腰部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辦公室人群做做這個動作百利而無一害。

髖部是一系列機體運動的中心,易於勞損,特別是愛好運動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適當的進行拉伸動作可以促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

臀部在坐位時,承擔著人體全部的壓力,雖然有很厚的脂肪層,但坐久了也會感到酸痛,久坐的朋友就可採用這個方法來給臀部減壓。

拉伸腰後部肌肉,不單能增強腰肌功能更對腎臟也有一定的養護作用。

頸椎病是現代人們常見的病症,每天做一做拉伸動作可以很好的保護放鬆頸肩部肌肉,疏通血液循環,對於頸椎病有很好的預防及治療作用。

站立提腿可以改善腿部的疲勞狀態,小孩子用這個方法還可以改正不正確的站姿。這些方法都是簡單易學的,趕快試試吧!

文章來源:中醫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