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肺臟,增強肺功能,經常按摩4大穴位


可以增強肺功能的穴位有很多,而且功效都還很好,尤其是曲池穴、列缺穴、合谷穴和魚際穴,效果更顯著。

按壓曲池穴

曲池穴在小臂與上臂連接的中心點,可以自然彎曲胳膊,手肘彎曲外側有一塊突出的肉尖,就是曲池穴。

它最大的作用在於治療支氣管炎、呼吸不暢、肺出血等症狀。可以有效提升肺功能。

按摩時以拇指用力下按即可,按下停留10秒鐘,抬起再按下,反復進行50次。

按揉列缺穴

列缺穴位於內關穴平行的手臂內側,即拇指與腕部相連接處向下兩指的邊緣位置。

這個穴位可以治療咳嗽、風寒有痰、喉間異物感等症狀,是通肺的最好穴位。

對它進行按摩時,可以用食指或者中指的指腹用力下按,然後稍停留幾秒鐘,輕輕談起,再次下按,反复30-50次即可。

對捏合谷穴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在手背,位於第一、第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或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伸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平時多按摩合谷穴,用拇指和食指對捏即可,每天在早上8點左右進行,可以非常好地排除肺臟毒素。

按壓魚際穴

魚際穴位於掌部拇指下方的突起部位,按摩時以另一手的拇指進行下壓即可。

它不但提升肺功能,還可治療咽喉炎、咳嗽、腹痛、哮喘等問題,每天不限時間,可隨時自我按摩。

文章來源:健康科普小郎中

各種疾病的快速止痛的6大穴位(收藏吧)


快速止痛的6大穴位
疼痛是疾病的幾大特徵中最為劇烈的一種,很多人其實並不怕生病,但是卻很怕痛,在生活中,一個簡單的感冒也會引起頭痛的症狀。生活中常見的疼痛很多,有如:肚子疼、經痛、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等;對於惱人的疼痛,除了吃止痛藥之外,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按摩一些速效的止痛穴位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醫學生常用的快速止痛的6大穴位,希望你可以記住,急時可以幫到自己,優勢也可以幫助到別人。


快速止痛的6大穴位:

一、內關心胸胃

內關穴與心臟關係密切,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緩心絞痛、心律不整。此外,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活血止痛;同時它又與奇經八脈中分佈於胸腹的陰維脈交會,因此可治胸中諸疾,如咳嗽、氣喘、嘔吐、胃痛等症狀,是故有「內關心胸胃」的口訣。按壓內關穴能夠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內關穴在哪裡:手用力握拳,前臂內側會有兩條筋浮起來,在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兩吋(三指幅寬)的位置。


二、婦科三陰交

三陰交指的是三條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它主要調理下焦,也就是肚臍以下的部位,其中對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有效,所以經痛、產痛、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按壓。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

三陰交在哪裡: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四指幅寬)的地方。

三、面口合谷收

合谷絕對是所有穴道的首選,合谷穴不僅是臨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主要治療頭面五官的痛症:頭痛、眼睛痛、牙痛、喉嚨腫痛,所以口訣叫「面口合谷收」。更有研究發現,針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對痛覺的敏感性,所以臨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也可以針合谷穴抑制疼痛。當然,合谷穴還對牙痛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在哪裡:打開虎口,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間,兩條筋的中間。


四、外傷陽陵泉

有關筋骨的東西都可以找足少陽膽經上的陽陵泉,所以像是關節炎、五十肩、運動傷害、扭挫傷、落枕……等症狀都可以按,這就是「外傷陽陵泉」的由來。

陽陵泉在哪裡:小腿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

五、肚腹三里留

它位於足陽明胃經,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舉凡所有腸胃問題,胃痛、胃痙攣、脹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便秘、肚子痛等症狀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三里留」這樣的口訣。足三里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按了以後一天可以走三里路。

足三里在哪裡:膝蓋外側有個有個凹陷處叫外膝眼,足三里就位在外膝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寬)的位置。


六、腰背委中求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導致腰痠背痛,所以無論勞力工作者或辦公室內的靜態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 椎間小關節、關節囊等部位扭挫損傷。經過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口訣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療腰、脊、背痛、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等症狀。

委中穴在哪裡:位在大腿後側,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的位置。

以上歸納其中最實用的快速止痛的6大穴位,讓你無論面臨何種疼痛,都能一次找到相應穴位,就能隨時緩解疼痛。在中醫的針灸和按摩里面,止痛的穴位還有不少,但都是根據疾病不同有不同的效用。

文章來源:深圳天下奇醫

女性灸:對女人最好的特效穴在這裡


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日漸衰老、被生活折磨的憔悴模樣,你真的不打算做點什麼嗎?

——小益君按

氣色暗淡,皮膚暗黃

腎氣虧虛、脾胃氣虛,致使運化功能失調,會導致氣血不足。氣血不足,膚失濡養,淤血阻滯,所以肌膚失容,補氣血可以起到美容養顏、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疏通經絡的作用。

中脘穴

取穴方法:

取一標有二等分的彈性皮筋,將皮筋的兩頭與肚臍、胸劍聯合中點對齊拉緊,皮筋的中點對應處即為此穴。



月經不調

是指月經的周期、經量、經血的色、經血的質發生異常的改變。肝藏血,脾統血。女性月經不調多和腎、肝、脾、衝脈、任脈不暢、氣血虛弱有關。

脾俞穴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肚臍繞腹腰一周,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3個椎體(即第11胸椎),再從其棘突下緣旁開2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手腳冰涼

手腳冰涼在中醫體質學上稱為陽虛體質,所謂陽虛體質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陽氣不足,也就是體內熱量不夠,陽氣不夠,自然就會發生怕冷。由於先天體質虛弱,常見的如脾陽虛,女性通常難於男性


足三里

取穴方法:

1.坐位屈膝。先確定犢鼻穴的位置,自犢鼻直下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2.站位,彎腰。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為此穴。

如想艾灸效果更佳,可使用益生所艾艾灸儀,對女性全身保健效果更佳!益生所艾艾灸儀運用智能溫控發熱技術在封閉式爐膛的包裹下加熱艾餅,艾草分子穿過12孔透氣凹槽裝置(獨有專利),充分釋放灸氣,經艾灸儀灸氣聚集口作用於人體穴位,最終達到溫經通絡、回陽固脫、防病保健的作用,並實現環保、健康的無菸艾灸。

常見左右的養生保健師

調理配穴真人呈現盡在

益生所艾APP

文章來源:益生所艾

三九補陽氣,這個穴位終於用上了


冬至後為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民間素有“冬補三九”的說法。三九天進補,應以養藏陽氣為主,而要想藏陽氣,選用腰後的命門穴最好!



命門穴,屬於督脈上的腧穴,具有固本培元、溫陽補腎之效。傳統醫學認為,冬至節氣為陰氣最盛的時候,“陰極而陽始至”,身體內潛藏的陽氣開始升發。如果陽氣不足,則不耐寒冬、升發受阻,使得身體機能活動減慢、抵抗力下降。命門穴為人生命維繫之處,是人體陽氣的根本。通過刺激命門穴可以起到補益陽氣,激發身體機能,從而起到提升抵抗力的作用。


取穴

在盆骨外側摸到最高點,為“髂棘”;髂棘連線與身體後正中線的交點約平第4腰椎棘突。然後往上循摸第2個明顯的骨性凸起,為第2腰椎棘突。該棘突下即為命門穴,也就是肚臍正對著的位置。

按摩法

行指揉法,用拇指按於穴位上,其餘四指微握拳,拇指微用力按揉,以酸痛感為度。每次按揉5-10分鐘,每次可行數次。



艾灸法

亦可選用艾條熏灸命門穴,可以加強溫陽補腎的效果,更適用於平素怕冷、容易受寒感冒和胃腸不耐生冷的人群。

文章來源:和合生活網

只要這兩個穴位,快速解決肛門瘙癢


肛門瘙癢是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症狀,採用最多的方法是局部洗浴。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國醫大師賀普仁治療本病症的經驗。賀老究其發病機理,只用兩個穴位,可快速解決瘙癢問題,亦為治本之法。



肛門與腸道相連,故肛門疾病常取大腸、小腸經穴位治療。

陽溪為手陽明大腸之經穴,有清利大腸濕熱、通腑行氣之功,《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言其治療“痂疥”。

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腧穴,亦可清熱利濕,《針方六集》中也有後溪治療“痂疥”的記載。


(陽溪:在腕區,腕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骨莖突遠端,解剖學“鼻煙窩”凹陷中)



(後溪,在手內側,第5掌指關節尺側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



二穴配合,常用於治療肛門瘙癢。

引起瘙癢症狀的原因多與風邪有關,如外風侵襲、濕熱浸淫等。瘙癢可發生於身體各個部位,風邪襲上,濕熱犯下,故肛門瘙癢多由濕熱下注而引發。大腸濕熱之人易感染病蟲。本病的治則為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典型病例】

金某,男,56歲。肛門周圍瘙癢6年。病初起時肛門周圍輕微刺癢,經用高錳酸鉀坐浴,服用多種維生素治療數月,未見好轉,且日漸加重,發作時必須用熱水燙洗方覺舒適。近1年來,瘙癢尤甚,每發作時必燙洗,每日少則5~6次,多則7~8次,否則瘙癢難忍。納食尚可,夜寐不安,二便尚調。舌淡紅,苔薄白;脈滑。

辨證:濕熱下注。

治則:清熱利濕,止癢。

取穴:陽溪、後溪。

刺法:毫針刺入穴位1寸深,留針30分鐘。

一診後肛周瘙癢明顯減輕,當晚只燙洗1次。二診後症狀繼續減輕,不燙洗也可忍受。三診後基本不癢,可正常入睡。共治療6次,症狀消失。

好書推薦:

賀普仁在數十年的臨床實踐中悉心鑽研,重視臨床經驗的總結和提高工作,認為針灸在防病治療中有治療範圍廣泛,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等優點。在研究“通經絡”、“調血氣”的基礎上,潛心研究中醫針灸理論,注重繼承、精研精典、努力挖掘、博採眾長,用全新的治療學思想,創立了自己的針灸治療學體系- —賀氏針灸三通法,形成了“病多氣滯,法用三通”的學術思想。本書分為醫學小傳、專病淪治、診餘漫話、年譜四部分。(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國醫大師卷·賀普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謝新才等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文章來源:悅讀中醫

寶寶掌心有個“內八卦”,調理脾胃全靠它


我們都知道,小寶寶脾胃嬌弱,極易出現食積、嘔吐、腹瀉等脾胃功能失調的情況,真是愁坏了寶媽、寶爸們!有沒有簡單、易操作的解決方法呢?當然有!

其實,寶寶的小掌心內有一個“內八卦”,這可是調理脾胃的“神器”!只要掌握正確的推拿操作手法,輕鬆解決寶寶的脾胃問題。

內八卦穴,在手掌面,從手掌心起,以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長度為半徑做圓形運動,八個卦區即在此圓圈上,分別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有順運八卦、逆運八卦之分。



順運內八卦穴:如圖所示,從藍點乾卦起,按照藍線順時針方向連續不停畫圓,中間不要停頓,最後在終點(紅點)兌卦停下。提氣,用於陽氣不足引起的腹瀉、心慌氣短、疲乏無力、食慾亢進、陽氣下陷而致臟腑下垂等。體內有火者不能用。

順運內八卦穴



逆運內八卦穴:如圖所示,從紅點兌卦起,按照紅線逆時針方向連續不停畫圓,中間不要停頓,最後在終點(藍點)乾卦停下。降氣,用於體內火大氣逆引起的咳嗽、痰多、喘、嘔吐、厭食等。

逆運內八卦穴


積食

(1 )有火型

穴方:逆運內八卦10分鐘,瀉新四橫紋10分鐘,每日重複操作,連續推2次。

注意:如果是母乳喂養,寶寶、媽媽都要忌食熱、溫、烤、炸、焙烙、燥、乾之品,忌受熱。

【瀉新四橫紋穴】

新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面,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根部四個橫紋處。

被推拿者的四指併攏,推拿者的拇指稍微彎一下(能照顧到小指的橫紋跟其他三指的橫紋不在一條線上),然後拇指和第一掌骨都繃直,放在四個橫紋上同時操作。

瀉法即離心推。適用於因胃熱引起的腸脹氣、傷食口臭、反酸嘔吐、大便乾燥或腹瀉、胃腸潰瘍、食慾不振、痔瘡等。

瀉新四橫紋

腹瀉

(1 )胃腸寒型

穴方:順運內八卦10分鐘,補脾土10分鐘,每日重複操作,連續推2次。

注意:如果是母乳喂養,寶寶、媽媽都要忌食生、冷、寒、涼之品,寶寶忌著涼。

【補脾土穴】

脾土穴,位於拇指橈側面,紅白肉際處。推拿者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併攏,垂直於拇指側面操作。

補脾土穴:推拿者拇指第一指節微微彎曲,向心推,由拇指尖推向拇指根。

補脾土穴

嘔吐

(1 )胃熱型

穴方:逆運內八卦10分鐘,合谷10分鐘,每日重複操作,連續推2次。

注意: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都要忌食熱、溫、烤、炸、焙烙、燥、乾之品,忌受熱。

(2 )胃寒型

穴方:外勞宮10分鐘,順運內八卦10分鐘,每日重複操作,連續推2次。

注意:如果是母乳喂養,寶寶和媽媽都要忌食生、冷、寒、涼之品,寶寶忌著涼。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之間的縫隙處。將拇指和食指併攏,骨縫處的肌肉最高點即是該穴。

操作:對準穴位,用中指指腹插進骨縫,按住皮和肉,上下揉或順時時針揉。

合谷穴

【外勞宮穴】

外勞宮穴,與內勞宮相對,在手背第3掌骨的1/2處,稍偏橈側。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按住穴位,順時針揉。

外勞宮穴



好書推薦:

6種推拿手法+24個特定穴位+35個特效穴方+祖傳4代經驗傳承+作者25年臨床經驗。為您解決寶寶12種常見護理問題+21種常見餵養問題+16種常見疾病的調理問題。(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選自《育兒必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宇、王慧鴿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文章來源:悅讀中醫

艾灸+推拿5個穴位調理小兒脾胃虛弱!


現在的孩子十個有八個脾胃虛弱,如果你家的寶寶有下面的症狀,那麼他肯定也是這個問題:

1、孩子消瘦或過胖、臉色發青或黃、易流口水或口水過多。

2、舌苔白厚或黃厚(黃為有熱)。

3、口唇乾或裂(多為脾虛有熱)。

4、易出現濕疹(濕疹的病根在於脾胃虛弱、生濕化熱)。

5、厭食或飲食過多(無節制)。

6、腹部脹大或腹脹有氣、排氣多或放屁有味。

7、腹瀉(包括大便次數多,大便質地不好如蛋花樣便或便水或水便分離)。

8、便秘(包括大便乾如球狀、大便幾天一次、大便頭乾後正常、排便困難,多為有熱,也有單純脾虛的)。

9、尿床頻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訴的腹痛等。




脾胃虛弱可艾灸的5大穴位

脾胃虛弱艾灸的穴位1: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

脾胃虛弱艾灸的穴位2:解溪穴

位置: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效果。



脾胃虛弱艾灸的穴位3:關元穴

位置: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緩解小兒尿床頻繁或小便偏多等。

脾胃虛弱艾灸的穴位4: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於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的位置。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艾灸10-1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調理脾胃、調理氣血、助消化、補虛弱。

脾胃虛弱艾灸的穴位5:豐隆穴

位置: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

灸法:對準穴位點燃,灸3~5分鐘,每日一次。

作用:針對這個穴位咳嗽痰多,效果較佳,可以有效健脾祛痰。

小兒推拿健脾胃的四大手法

補脾經300-500次


脾經所在位置為:小兒拇指螺紋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者將患兒拇指屈曲,從拇指橈側(拇指方向)邊緣向掌跟方向直推為補。

順時針摩腹3~5分鐘。

摩腹:

以手掌面附著在孩子腹部,以神闕(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摩擦,不宜過重,速度宜快,頻率大約每分鐘120-160次。



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捏脊5-7次

捏脊: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小兒皮膚,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兩旁。

文章來源:呵護baby母嬰

到了更年期怎麼辦?你是如何對待更年期呢


進入更年期後,多數人會表現出思維較以前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這是腦衰老的表現,採取按摩的方法可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起到健腦益智、聰耳明目的作用。

(1)按揉風池穴坐在椅子上,用兩手中指的指端附著在頸後的風池穴(位於項後枕骨下兩側四陷處),逐漸用力向下按壓,穴位出現酸脹感時用手指向內作環形揉動,直到酸脹感傳至同側前額眼區,再移指向下按揉頸後部約1分鐘。


(2)擠按百會穴坐在椅子上,用兩手中指指腹附著在頭頂百會穴(位於頭頂部正中線上,距前髮際5寸)兩側,指距距約2厘米,然後兩指作對稱擠按,待酸脹感擴展至頭頂部再按摩1分鐘。

(3)按揉太陽穴坐在椅子上,兩手拇指指腹附著在頭兩側太陽穴(眉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後1寸的陷窩處),逐漸加壓按揉,待酸脹感感自穴區擴散至頭兩側時,再按揉1分鐘。

(4)屈指按頭坐在椅子上,兩手五指指間關節屈曲,五指指端附著在與手同側髮際邊緣,然後五指同時用力按壓,待酸脹感出現後向後移,再按至頭頂,如如此操作3~5次。

(5)摩面擦耳坐在椅子上,兩手如浴面狀,掌面緊貼在同側面部,作上下往返擦動,至面部出現熱感為止,約約10~15次。然後兩手掌面橫橫置兩耳,均勻用力向後推擦,回手時將耳背帶向前推擦,往返交替約10~15次。

(6)掩耳彈腦坐在椅子上,用兩掌掌心緊按兩耳,餘指置於腦後,兩手食指指腹置於中指背上,輕輕彈敲頭枕部約20次。然後手指緊貼住頭枕部不動,掌心驟然離開耳孔,放開時耳內出現響聲,如此連續約10次。

文章來源:縱情亦無悔

按揉5大穴位,滋養五臟好妙方(動作簡單易操作)


道醫課堂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台精密儀器,那“心、肝、脾、肺、腎”這五臟就是必不可少的零件,任何一環出現差錯,身體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般垮掉。

養五臟其實很簡單,記住一套五臟養生“組合拳”,一種食物配合一個穴位,吃吃喝喝、揉揉按按,輕輕鬆松養五臟。以下為您分享穴位裡的五臟養生哲學。


養心第一穴:神門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小指側端的凹陷處。具有安定心神、瀉心火的功效。日常可隨時掐、揉刺激神門穴,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

晚間睡前按摩神門穴,助眠效果更好。就寢時以右手大拇指按左手神門穴5~10次,再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右手,有利入睡。

推薦搭配食物:龍眼

桂圓也叫龍眼,入心經。《日用本草》記載其“益智寧心”,清代藥學著作《得配本草》認為龍眼“葆心血”。

推荐一道寧心安神湯,做法:龍眼肉15克,蓮子、芡實各20克,用水熬煮直至蓮子和芡實熟爛。

可調理記憶力衰退、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還可用於改善夏季脾胃功能減退導致的食慾不佳。桂圓多食易氣滯,陰虛火旺者以及舌苔厚膩、氣壅脹滿、腹瀉者應忌食。另外,桂圓性熱助火,故兒童應少食。




養肝第一穴:太衝

用手指沿著足部拇趾、次趾間的夾縫向上移壓,足部動脈搏動處就是太衝穴,每次持續按壓4~5分鐘。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道醫認為高血壓與肝陽上亢、肝火旺有關,因此按摩太衝穴可有效降壓。此外,感冒初期按摩太衝穴,還可減輕感冒引起的雙目流淚或乾澀等不適。


推薦搭配食物:枸杞

枸杞子滋肝益腎、填精堅骨。研究顯示,枸杞中的甜茶鹼能防止肝臟內過多的脂肪貯存,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推荐一款枸杞白菊茶,做法:取枸杞子、白菊花各3克,泡水代茶飲,可輔助治療肝血虛引起的見風流淚、白內障等眼病。

枸杞偏於溫熱,感冒發燒、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不要吃。



養脾第一穴: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腿部,外膝眼向下四橫指(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處。

足三里穴屬胃經合穴,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氣虛體質的人免疫力低,容易疲勞和生病。時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補氣。

推薦搭配食物:大棗

《素問》記載,“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謂治病和藥,棗為脾經血分藥也。”

推荐一個健脾補血的食療方,花生衣紅棗汁。做法:花生米100克,溫水泡半小時,取其紅衣,與乾紅棗 50克同煮半小時,加適量紅糖調味,一日內分三次服用。

適用於產(病)後血虛、營養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癌症放療、化療後血像異常等症。

大棗雖然是進補佳品,但過量食用亦有害。由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發燒及腹脹氣滯者,不宜食用大棗。



養肺第一穴:太淵

太淵穴位於腕橫紋上,橈動脈搏動處。刺激太淵穴可以達到補氣養肺、止咳平喘的效果。

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壓右手太淵穴,垂直向下按壓,按而揉之,然後緩慢屈伸右手腕,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持續20~30秒後,漸漸放鬆,再輕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

左右交替進行,每穴按壓5~10分鐘,每日1~2次。

推薦搭配食物:白果

《本草綱目》中說白果“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

推荐一款白果養肺的食療方,防風粥。制法:把防風沖洗乾淨,放入鍋內熬煮出藥汁,過濾出藥汁備用。洗淨粳米後同清水放入鍋內一起煮,熬成稀粥。在稀粥內加入之前熬好的藥汁,再放入洗淨切碎的蔥白,用小火煮一段時間後,即可使用。

此菜適用於老幼體弱病人。

需要注意的是,①防風粥應趁熱食用,服用後不宜大量排汗。②血虛、肝脾功能較差的人不宜食用。



養腎第一穴:湧泉

湧泉穴位於腳掌中線的前1/3處。將拇指放在該穴上,用較強的力搓揉20~30次,兩腳都要按摩,晨起睡前按摩養腎效果好。

補腎的穴位有很多,不得不提的就是湧泉穴。湧,外湧而出也;泉,泉水也。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對於滋腎陰、補腎水意義重大,尤其適合腎虛型腰痛者。


推薦搭配食物:黑豆

黑豆入腎經,《本草綱目》記載,黑豆能“治腎病,利水下氣”。

最簡單的黑豆食療方就是黑豆豆漿,做法:幹黑豆浸泡一夜,與清水的比例為1:20,打漿後充分煮沸即成,白糖調味。

慢性腎病、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合併腎功能不全、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者,不宜過多食用黑豆及其他豆製品,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就是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注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注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道醫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緩解疾病,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包治百病。

而且穴位按揉雖然簡單有效,也並非人人適合,尤其是孕產婦和體弱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嘗試。

諮詢/投稿

⊙版權聲明:道醫課堂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部分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注:本文內容僅為普及道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道醫課堂微信平台由中國道醫養生協會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 宗旨: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 如何關注道醫課堂微信平台

①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課堂 “一鍵關注。

文章來源:道醫學堂

讓身體一直年輕的養生3步曲:通胃經、補脾經、摩關元


道醫課堂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讓身體一直年輕的養生3步曲:通胃經、補脾經、摩關元
編輯/中國道醫養生協會

雖然我們都想一直年輕,青春常在,但是衰老之於凡夫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延緩衰老、強身健體卻是我們日常隨手就可以做到的。下面分享的這三步方法,簡單實用,是道醫養生保健三部曲,只要您練習,就能得收益!


一、通胃經

衰老是從陽明脈開始的,因為足陽明胃經起始於臉部,在臉部是氣血最旺盛的地方。

胃經不通,陽明氣血不足,不能濡潤,臉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胃是六腑之首,大腸小腸皆屬於胃。脾胃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以通為順。養胃的方法就是要通,通胃經促進胃和腸的通暢和蠕動的能力。

通胃經方法:

在小腿外側自上而下點揉胃經。自足三里經上巨虛至下巨虛,自上而下依次點按,遇明顯刺痛感處,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點按為先點後揉,即用力點下10-15秒後,稍放鬆揉1分鐘,然後再繼續沿經脈向下點按,如此反复操作10次後換另外一條腿繼續。



二、補脾經

脾管理著人體的運化功能,把腸胃消化吸收的營養(即氣血),包括水分(即津液)運送到全身,可以形像地將脾的這一功能比喻為人體氣血的傳送帶。

傳送帶工作正常了,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才會得到氣血的充分滋潤。脾對人體的氣血有統攝和管理的作用。特別對女性的月經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因此,通暢脾經,可以促進運化,補氣益血,還可以清除痰濕,加強對氣血的調節和統攝作用,從而調經止帶,呵護女性健康。

通脾經方法:

在小腿內側自下往上點揉脾經。自三陰交至陰陵泉,自下而上依次點按,遇明顯刺痛感處,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三、摩關元

脾為後天之本,化生氣血又統血,女性屬陰以陰血為本,陰血足、任脈通暢,才能月經正常,所以常摩關元實為女性保健根本之法。

常摩關元,有助三陰經氣血匯於任脈,有助任脈通暢,而促生殖保健康。

摩關元方法:

用掌心摩熱關元。兩手搓熱,在腹部肚臍下三寸摩熱關元。

關元是足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穴,足三陰即肝脾腎經,腎藏精主生殖,精化血,肝藏血,肝腎合稱為先天之本。

諮詢/投稿

⊙版權聲明:道醫課堂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部分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注:本文內容僅為普及道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道醫課堂微信平台由中國道醫養生協會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 宗旨: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 如何關注道醫課堂微信平台

①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課堂 “一鍵關注。

文章來源:道醫學堂